|
楼主 |
发表于 2013-5-29 10:23
|
显示全部楼层
平仄音的处境
普通话的平仄是错误的,因为它没有入声,且“平上去”三者的本音也有不少定位错误,如“上”字当无去声之音。今日中国南方地区(譬如吴地江南)的方言则天然有平仄。平仄是通过音调系统、舒促音来实现。意义上的普通话和古汉语差别不小,普通话无入声,而入声是最基本的仄音之一。入声尚存于一些方言之中,可不能当作划分平仄的标准。譬如一个“立”字,普通话为长[i:]音,而一些方言地区多为短音。
粤语有入声,可经典粤语歌《风继续吹》
我劝你早点归去你说你不想归去
古:仄仄?仄仄平仄?仄?通仄平仄 ◆去【上声六语】【去声六御】
今:仄仄仄仄仄平仄仄通仄仄仄平仄 ◆去【十二齐,i,er,ü】
不合平仄
但由于普通话普及,普通话不考究古汉语平仄之韵。可普通话不计轻声,一样可以把四声四除以二,形成二元化。只是四声二元化是从不完全归纳法角度考察的,这种主张具有片面性。遇到“新加坡”[2]愚公移山“”“自作自受”“本末倒置”这类词语,平仄就无法使用。
新加坡
古:平平平 ◆坡【下平五歌】
今:平平平 ◆坡【二波,o,e,uo】
愚公移山
古:平平平平 ◆山【上平十五删】
今:平平平平 ◆山【八寒,an,ian,uan,üan】
自作自受
古:仄仄仄仄 ◆受【上声二十五有】
今:仄仄仄仄 ◆受【七尤,ou,iu(iou)】
本未倒置
古:仄仄仄仄 ◆置【去声四寘】
今:仄仄仄仄 ◆置【十三支,(-i)(零韵母)】
因为这类词语违背平仄交替律,不适合平仄体系。
编辑本段江南四声八调
(1)阴平/ 开,关
(2)阴上/ 撒,水
(3)阴去/ 胖,看
(4)阴入/ 杀,只
(5)阳平/ 鞋,爬
(6)阳上/ 戆,笨
(7)阳入/ 特,白
(8)阳去/ 混,帐
江南汉语(或说吴语)具有很深的汉语功底,这是历史条件决定的。西晋衣冠东渡,盛唐江南岸的诗词歌赋,富宋、刚明等时期毫无疑问的文化和经济中心。江南汉语是所有汉语方言中唯一拥有“强制性的规则连续变调”原则的语言,连续变调使得句子构成一个整体,不突兀不生硬,流畅自然。保留了较多古汉语音素,保留全部入声,浊音等。“连续变调”、“舒促音”“正确的平上去入”等构成了江南汉语(吴语)的“平仄系统”。汉语之雅当若此。但而今受普通话冲击较大。
例证如下:
一、《满江红·怒发冲冠》
怒发冲冠,凭阑处、潇潇雨歇(xieh,入声仄,刚劲有力,非普语平声)。
仄仄平平,平平仄、平平仄仄。
抬望眼、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lieh。
平仄仄、仄平平仄,仄平仄仄。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yueh。(句中,“十”读shih,入声仄)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平平仄。
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cieh。(句中,“白”读bah,入声仄)
仄仄平、仄仄仄平平,平平仄。
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mieh?
仄平仄,平仄仄;平仄仄,平平仄?
驾长车踏破,贺兰山缺queh。
仄平平仄仄,仄平平仄。
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xueh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平平仄。
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queh。
仄平平、仄仄仄平平,平平仄。
二、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mieh。
仄平平仄,仄平仄、平仄中平平仄(韵)。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bieh。(国guoh,入声仄)
仄仄平平,平仄仄、平仄平平仄仄(韵)。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sieh。(石shih,入声仄;拍pah,入声仄;雪为尖音)
仄仄平平,平平仄仄,仄仄平平仄(韵)。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jieh。(一yih,入声仄)
平平平仄,仄平平仄平仄(韵)。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feh。
平仄平仄平平,仄平平仄仄,平平平仄(韵)。
羽扇纶巾,谈笑间,强虏灰飞烟灭mieh。
仄仄平平,平仄仄、平仄平平平仄(韵)。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feh。
仄仄平平,平平平仄仄,仄平平仄(韵)。
人生如梦,一樽还酹江月yueh。
平平平仄,仄平平仄平仄(韵)。
三、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独在异乡为异客,(“独duh”一定是入声仄;异变调为平,两异显别)
仄仄平平平仄仄,
每逢佳节倍思亲cin(尖音)。(“佳”可去声,“节zieh”一定是入声且是尖音)
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(“兄”可变调为去)
平平仄仄平平仄,
遍插茱萸少一人nyin。(“插”、“一”入声仄)
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
四、《佳人》(杜甫)
绝代有佳人,幽居在空谷koh。(本诗所有韵脚都是入声字)
自云良家子,零落依草木moh。
关中昔丧乱,兄弟遭杀戮loh。
官高何足论,不得收骨肉nyioh。
世情恶衰歇,万事随转烛tsoh。
夫婿轻薄儿,新人美如玉yioh。
合昏尚知时,鸳鸯不独宿soh。
但见新人笑,那闻旧人哭koh。
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浊dzoh。
侍婢卖珠回,牵萝补茅屋oh。
摘花不插发,采柏动盈掬cioh。
天寒翠袖薄,日暮倚修竹zhoh。
|
|